!
以前的自己,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坚强的面对,怎么现在却总是这么容易担心着忧心那的,难道真的是关心则乱吗?李小婵叹息一声,在心底自嘲。
许是知道李小婵的忧心,所以姚怀瑾出宫之后,一路纵马狂奔回府,哪里都没去,就先直奔梧桐院,刚到园门口,就见李小婵坐在廊下,一脸的忧虑哀戚的呆滞。
姚怀瑾不由地心底一软,慌忙走了过去,在李小婵见到他一脸惊喜地站起来时,就将人一把搂进了怀里,也不怕下人们笑话,凑在李小婵耳边,轻声说:“都过去了,从今后,你再也不需要为此忧心了。”
李小婵在姚怀瑾的温柔的安慰声中,渐渐地冷静了下来,只觉得一颗悬着的心如今终于落到了实处,那种沉静温柔的感觉,再幸福不过了。李小婵紧紧地回抱着姚怀瑾,心想,所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不过是如此吧。何其有幸,她穿越而来,虽然没有投身到一个父母关爱的温暖家庭里,却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尊重自己的丈夫,相伴一生!以前的自己,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坚强的面对,怎么现在却总是这么容易担心着忧心那的,难道真的是关心则乱吗?李小婵叹息一声,在心底自嘲。
许是知道李小婵的忧心,所以姚怀瑾出宫之后,一路纵马狂奔回府,哪里都没去,就先直奔梧桐院,刚到园门口,就见李小婵坐在廊下,一脸的忧虑哀戚的呆滞。
姚怀瑾不由地心底一软,慌忙走了过去,在李小婵见到他一脸惊喜地站起来时,就将人一把搂进了怀里,也不怕下人们笑话,凑在李小婵耳边,轻声说:“都过去了,从今后,你再也不需要为此忧心了。”
李小婵在姚怀瑾的温柔的安慰声中,渐渐地冷静了下来,
…
卡文中,先发来保住全勤君,写好了就来修改~亲们表要抛弃伦家~~~~
第三十七章 家书抵万金
王翰林对李小婵如此体恤下人的举动很是满意,从自己的私房钱里,硬是将李小婵送出去的这些东西给不回来了,美名其曰,他堂堂一介大儒,不能让外孙媳妇替自己赏赐下人。
李小婵推辞不得,只得接受了。
所以算来算去,那些剩余的被李小婵送出去的东西,其实所得的银子,比拿出去市场上卖要多得多了。
占王翰林的便宜,姚怀瑾和李小婵两人都没有觉得心虚什么的,长辈的愿意疼爱他们小辈,他们也不会辜负了他的心意,只能是在以后更好地孝顺他。
但是,姚怀瑾的赴职日期终究定了下来。
为了和旧日的同窗还有新的同僚打好关系,姚怀瑾不得不提前两天回城,做好一应的应酬和准备。
李小婵自然是要同行的,且不说若是姚怀瑾回京了她还不一起回家,会惹得别人的闲话,就是李小婵自己心里,也愿意和姚怀瑾吃住在一处,相守相伴。每到午夜梦回,想起身边的这个人是自己可以全心全意信任的丈夫,李小婵就觉得分外安心。
王翰林虽然舍不得两个懂事的乖孙离开,但是也知道姚怀瑾的前程重要,便也没有挽留。
回到城中姚府之后,姚怀瑾便忙了起来,整日地在外面应酬。但是应酬归应酬,就算是回来得再晚,姚怀瑾都会洗漱干净了,抱上李小婵一会儿,才睡下。若是李小婵还没睡着,那姚怀瑾就再和李小婵说一会话,或是问问福慧庄园的温室里的作物长得怎么样,或是说说他今日应酬见的都是哪些人,相处如何之类的,都是些闲话。姚怀瑾并不避讳在李小婵面前谈起官场上的人和事,他只是从来不愿意告诉李小婵自己的难处和隐忧,免得李小婵担心。
而不管姚怀瑾回来得再晚。李小婵也总会给他留一盏灯,若是自己还醒着,那就亲自伺候了姚怀瑾洗漱,再给他端上一杯滚烫的白开水。暖暖胃,冲洗一下五脏的污浊重负。
小夫妻两个,互相关怀,互相敬重,这在姚府里是人人都知道的,也是人人都羡慕的。
一直生活在父母失和的压迫下的姚馨,看着互相爱重的姚怀瑾和李小婵,即将出嫁的她,也忍不住偷偷地幻想,自己未来的丈夫会是什么样的品性。会待她如何。
是的,姚馨的婚期已经定下了,就在来年开春,二月初六。
姚馨是刘氏放在心尖尖上的女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用心培养出来的贵女。就盼着她有一日能够嫁入豪门,飞上枝头变凤凰呢!现在愿望达成,姚馨即将要做礼部尚书家的长媳乐乐,所以对姚馨的婚事,刘氏是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成亲当日的喜服喜被,到成婚后所穿的四时的衣服,配套的鞋袜、首饰。等等,甚至于每一件亵衣,刘氏都要亲自替姚馨打点妥当了。
李小婵看着刘氏那尽心尽力的慈母样子,不由地叹息一声,到底不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怎么当初姚怀瑾娶她时。什么都要姚怀瑾自己准备呢,就不见刘氏这个做母亲的,主动去帮忙分担一些,更别说是全权负责了。
不过,对于刘氏的关爱。李小婵也从来都没有奢望过,也觉得无所谓,她只是替姚怀瑾委屈。
委屈归委屈,作为姚馨的二嫂,李小婵该备的贺礼,一样都没有落下,甚至还帮着远在西南边陲宛西县的李名远和文娴,也备了一份贺礼,先悄悄送回了李宅,到时候再由李宅送出来。
姚怀瑾对此不但默许了,还特地将自己这些年来所存的私房钱,一股脑儿地全部交给了李小婵处置。先前成亲匆忙,刚成亲不久,就遇上了皇帝发作他们,点了李名远去偏远混乱的宛西县做县令,还没等他腾出手来呢,自己又被皇帝派到了西北战场,如今才回来,之前姚怀瑾哪里有空去上缴私房钱。
李小婵对此也没有矫情,全都收了下来,毕竟这家里以后的人情往来、送礼应酬之类的,全都要她去安排的,若是没有银子,怎么能做得漂漂亮亮的。
不过,即使姚怀瑾没有上缴他的私房钱,李小婵自己田地里的产出,也勉强能够应付庞大的应酬。
先不说西川府的那四百多亩地的产出,李小龙一直都帮李小婵看顾着,并且姚怀瑾之前就打好了招呼,李小婵名下的在西川府的田地的产出,全部都卖给西川府府城的庆丰年分号,再由分号的掌柜知会京城的庆丰年总店,由总店把收入折合成现银,再送给李小婵。
李小婵当初没有选错人,老刘一家确实值得依靠,再加上李小龙对于农事也颇有心得,所以尽管李小婵离开了西川府,远到了京城,但是她名下的田产收入,却从未渐少。
今秋四百多亩地的玉米收成,再加上夏收一二百亩地的小麦收入,扣除人工费等各项花销,剩下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李小龙先前得 李小婵的吩咐,在因为战争而田地价格降低时,自己做主拿出一半的银钱为李小婵添置田地,但是所剩的银钱送到李小婵的手里之后,那数目还是很客观的。
更何况,京郊福慧庄园的温室大棚里的蔬菜,也陆陆续续的可以卖了。当然,李小婵先留够了王翰林、京城王府和姚府的日常所需之后,剩下的,才会拿去卖的,免得亲戚说她只知道赚钱,却不知道顾着自家人,她总得为自己和姚怀瑾的小家,积累好的名声。
所以,那些难得的新鲜瓜果蔬菜,也被李小婵拿去做人情,送了不少有些交情的官太太、官小姐们。虽然李小婵志不在融入京城的贵妇圈,但是也得偶尔出门应酬一番,替姚怀瑾管理好内院,也为自己大规模的温室大棚蔬菜扩大市场。
物以稀为贵,李小婵的反季节蔬菜瓜果,引起了京城各大酒楼和权贵人家的抢购,酒楼是为了赚钱,权贵之家是为了享受,所以一时之间,京城的人都知道,王翰林半归隐养老之后,在自己庄园摆弄出了新鲜的瓜果蔬菜,却不知道这背后的人,是李小婵。
不管怎么说,李小婵这一次赚了一个钵满盆满。
但是,这并不是最让李小婵在这个冬天开心的原因,真正让李小婵开怀的,是李名远和文娴到达宛西任上,给她报平安的那封家书,几经辗转,终于寄到了京城,送到了她的手里。
算起来,李名远和文娴夫妇俩,六月里离京赴任,到如今十一月里,已经足足有五个月还富余了。
从京城到西川府,万里之遥,驾驶马车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才能抵达;而从西川府到宛西县,虽然不过千里的路程,但是因为地形复杂,又是边界地区鱼龙混杂的,难以行车太快,所以也需要半个月的样子。
也就是说李名远和文娴夫妻二人,乘坐马车从京城到宛西县,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够了,就算是他们脚程慢一些,到达西川府的时候再去和相熟的人辞别一番,耽误几天功夫,最晚,两个月也就够了。
到达宛西县之后,李名远若是想给李小婵传一封家书的话,可比人坐马车行走快多了,也不过一个月余的样子。
可是,李小婵却足足等了五个月余,才等来了李名远和文娴的家书,这让她怎么能不担心着急。
虽然,曾经的李名远和文娴却是很是不靠谱,不但没有一日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而且还要李小婵以八岁的稚龄扛起家庭的重担,还总是给她添麻烦。但是,后来遇到了姚士卿的提携,李名远渐渐地改变了一些,虽然依旧想要嫁女求荣。直到李小婵出嫁之后,成了别人家的人,李名远和文娴这才体会到失去女儿的痛苦,竟像是一下子觉醒了一般,这才对李小婵生出父母的慈爱来。
所以,不管怎么说,李名远和文娴离开京城,前去混乱的宛西县任职,那未卜的前程还是很让李小婵挂心的。
现在好了,终于收到了李名远和文娴平安抵达宛西县,并且找到了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外祖一家帮衬的消息,李小婵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这真是家书抵万金啊!
等李名远放衙回来了,李小婵便将李名远寄来的书信给他看了,在一旁感叹道:“以前没有出嫁时,还未曾觉得和他们有什么可亲近的。如今嫁了人,才觉得在娘家的岁月,虽然辛苦,却也算是自在快活的,竟然怀念起来。”
姚怀瑾一目十行地看完书信,笑道:“你说这话也不怕我伤心。难不成你如今嫁给了我,就过得不快活不自在了?”
李小婵情知姚怀瑾是在开玩笑,便顺着他的话,挑眉一问:“你觉得呢?”
姚怀瑾便放了书信,一脸坏坏的笑,说要好好地教训李小婵一番,让她知道到底自不自在,快不快活,惹得李小婵一阵躲避,笑弯了腰。
第三十八章 新年
闹归闹,闹了一回之后,姚怀瑾还是坐在书桌前,和李小婵一起给李名远和文娴回了书信,并且由姚怀瑾立刻出府投递了出去。信里也没有写其他的事,不过是叙叙李小婵和他的近况,又说了京城或是府里的一些琐事,最重要的,还是嘱咐李名远和文娴在宛西县照顾好自己。
在外头忙活的桃儿和叶儿,听见屋子里又传来姚怀瑾和李小婵的嬉闹笑声,不由地相视一笑,感叹道:“二公子和少夫人真是恩爱!”
两个丫头在心里又补了一句“真是令人羡慕啊,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夫君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也和自己这般恩爱”!打从一被姚怀瑾买下来,桃儿和叶儿就清楚,姚怀瑾绝对不是买她们来做通房丫头的,只是训练她们好好地照顾未来的少夫人,所以桃儿和叶儿也从来没有爬上主子床的心,只想着伺候好了姚怀瑾和李小婵,将来她们自己也能有个好去处。
又过了两日,李小婵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宛西县的家书,是李名远发来和她说到达宛西县之后一个多月的情形的。李小婵想,或许,是第一封信在路上耽搁了不少时日,这才一直没有寄到。
李名远在信中说,宛西县却是因为地处边陲,鱼龙混杂,政事十分棘手。不过因为李小婵的外祖父一家子,早年搬迁了过去,且在当地靠着屠宰行业发家,如今颇有家资,也有人脉,所以李名远的这个知县当得还算是顺利。只是,李名远在信中也提到,若是他想要彻底整顿好宛西县的政事,只怕她外祖一家也庇护不了他,到时候必然有一场恶战。
李小婵看到此处,便想。以李名远的性格,只怕不会趟这趟浑水。
但是,李小婵猜错了,李名远不但决定趟这趟浑水。而且也有了豁出命去的觉悟。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原本蛰伏在宛西县的各方势力,为了趁乱敛财,也为了在混乱中自保,争相出手对付敌对势力。这样一来,李名远完全可以借机浑水摸鱼,等到各方势力元气大伤的时候,他这个渔人再从中得利,整顿治安。
李小婵对于李名远如今的改变和拼搏。诧异,敬佩,也担忧。所以等姚怀瑾一回来,李小婵就将书信给他看了。
姚怀瑾仔细地看完书信,想了一会。才说:“岳父大人能有如今的胆识魄力,真是令人倾佩!”
李小婵一脸忧愁地说:“钦佩有什么用?那可是随时都冒着被刺杀的危险,别说是他了,就是我娘和 我外祖一家,到时候只怕也会受到牵连。”
“古来成大事者,必不能被一些未知的祸患给打败了。”姚怀瑾笑道,“你放心。宛西县一直以来也是历任西川府知府的心病,既然岳父大人打算大展拳脚,就不可能不知会刘大人。而圣上也一直有清算这些边陲乱地的打算,若是刘大人肯上书为岳父大人求援,圣上必定会及时大力援助的。”
“那我们这边,要不要帮忙递个折子什么的?”李小婵见事已至此。不能打消了李名远的念头,只能想着多帮助他一些,争取能一举成功。
“暂时还是按兵不动的好。”姚怀瑾正色道,“这朝堂之上,最忌结党营私。既然岳父大人有心靠着刘知府。那刘知府也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人,只怕,一得到消息,就会上书给圣上求援的。咱们只管等着,到时候圣上发问了,再帮忙说项就是了,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