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家大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贾家大少-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氏微微一笑,便道:“儿媳的意思是,从大厨房拨两个人过去,给弟妹立个小厨房,我每日叫人把瓜菜果蔬送了过去,弟妹想吃什么,马上叫人现做,吃着温热可口,不是更妥当些。”
    史夫人想想觉得有理,就赞成道:“老大媳妇,你这话说得不错,回去就给办了。”王氏吃得好不好,史夫人并不关心,可她的孙子孙女吃得好不好,就很重要了,史夫人大赞张氏心思细腻。
    王氏闻言急道:“谢太太关心,谢大嫂好意,不用这样,真不用,我跟着大厨房吃饭就是。”
    王氏可不想要小厨房,现在她要什么,只管找张氏即可,她做不出来,就是她的责任,要是小厨房立了,不过是暂时的,说起来方便,其实是少了张氏的事,她如何能愿意,因此拒不肯受。
    张氏笑道:“弟妹,不要紧的,你是双身子的人,疏忽不得,还是慎重点比较好。”
    史夫人也笑道:“老大媳妇说得有道理,老二媳妇,你就不要推辞了,安心养着就是。”
    话已至此,王氏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千恩万谢地接受了,心里对张氏,更加耿耿于怀。
    事情终于尘埃落定,张氏稍微松了口气,贾三姑娘的嫁妆有了章程,王氏暂时也给她找不了麻烦,在王氏把孩子生下来之前,自己的日子总算是能松快点了,张氏牵着贾瑚告辞走了。
    亲自把贾瑚送回院子,张氏转身要走,贾瑚突然冲过来,从背后抱住她,哽声道:“娘,我以后一定会争气的。”贾瑚现在已经明白了,荣国府里,当家的虽然是贾代善,可他从来不管家务,内务全是史夫人说了算,她一心偏着二房,他们一家三口,就不会有安逸日子过。就像最近这段时间,明明是王氏在给他们制造不愉快,可他们费尽心思能做的,却不过是自保。
    要是贾赦立得起来,有个正经的官职在身,史夫人再是偏心,也不会把能干的长子推离自己的身边,偏偏贾赦无用,正经本事没有,却能继承祖业,史夫人才会为次子抱不平,一心为他着想。
    无论如何,比起每天想着怎么玩得尽兴的贾赦,贾政的门面功夫要做得好很多,人家是爱好读书的。尽管贾瑚想不明白,贾政那么多年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举人、进士考不上可说情有可原,毕竟名额有限,还是要点运气的,可是秀才,基本就是死记硬背,这都考不上就很有意思了。
    贾赦已经二十好几,性格早就定型,看在他对张氏和自己都很不错的份上,贾瑚对他也没更高的指望,不惹祸事就是好的,要改变长房在贾家的地位,他必须要努力,努力到让祖父另眼相看。
    张氏闻言止步,转过身紧紧抱住贾瑚,“瑚哥儿,有你这句话,娘再辛苦也值得了。”
    张氏为贾三姑娘筹办嫁妆很用心思,虽然银两有限,但是都花在了刀刃上,她把卓家送来的聘礼里面,华而不实的古董摆件取了出来,换成了同等价值的金银首饰,官中支取的银两,也都尽量置办了以后用得上的东西,只有陪嫁的庄子,需要史夫人说了算,张氏无能为力。纵然如此,比起先前的两位姑奶奶,贾三姑娘的嫁妆还是很能看了,满满当当装了七十二抬。
    两位姐姐的嫁妆如何,贾三姑娘不是没有见过,尤其贾大姑娘,还是她的同胞姐姐,简直心有余悸。因此她对张氏,是非常感激的,若不是她为人公道,她到了卓家,只怕都不能抬头做人。
    贾三姑娘出阁前夜,张氏偷偷塞了几张五百两的银票给她,当做是压箱银,贾三姑娘感动地不知该说什么。白日的时候,张氏已经给她添过妆了,这个时候再给银票,显然是私下补贴她的。
    “大嫂子,你和大哥这般待我,我、我真是难以回报。”贾三姑娘泣不成声,难以自持。
    张氏扶她起来,笑道:“三妹妹不必如此,也不独是你,你两个姐姐出门,我也给了的。”都说小姑子难伺候,可张氏觉得,贾家的姑娘们都是极好相处的,因此能帮的,尽量帮她们一把。
    贾三姑娘抹去眼泪,认真道:“大嫂子以后有什么事,只要是我能做的,决不推辞。”
    张氏浅笑不语,她和贾赦都有产业,出息也都还好,一个妹妹贴补三千两银子,算不得什么。
    做这些事的时候,张氏从未想过回报,却不想贾三姑娘,竟是个有后福的,她嫁到卓家两年后,西海沿子起了战事,抚顺伯父子双双上阵,并且立下大功。皇帝大喜,给抚顺伯升了爵位,升到抚顺侯,允许他家三代之内,不降等袭爵,这就意味着,贾三姑娘的夫婿和儿子,将来都是侯爷。
    若干年后,贾瑚走上从军之路,他的三姑父,可是帮了极大的忙,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贾三姑娘是在秋末出阁的,她出嫁不久,就要过年了。除夕夜,贾家大开家宴,酒过三巡,王氏提前发动,送进产房以后,挣扎了一夜,在将要天明的时候,生下个胖乎乎的小姑娘。
    因贾代善的生辰就在大年初一,王氏的女儿甫一出生,就得了他和史夫人的青睐,还给取个乳名,叫做元春。王氏见女儿深得公婆的喜爱,先前的担忧和不快,顿时一扫而空。

☆、第010章 攀比

生了得宠的长女,王氏很是有些兴奋,可惜正月里她要坐月子,无法出来走动。
    等到二月,她养好身体,可以出来了,家里的风向却又变了,一向不喜欢张氏的史夫人,竟然变得对她和蔼可亲,让王氏有些看不明白,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她差点还以为,自己的一双儿女在史夫人面前失宠了,打探了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史夫人对孙子和孙女,都是极好的,让人照顾地格外精心,她这个当娘的看了,挑不出丝毫的不妥。
    只不过,史夫人眼下还有更关心的事,那就是贾敏的婚事,孙女再好,可也比不过女儿啊,下个月的春闱,贾代善和史夫人精心为贾敏挑选的未婚夫林海要上考场,史夫人如何能不紧张。
    张氏的三哥在礼部任职,而且就在仪制清吏司,历届的春闱都是礼部主持,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张家的消息肯定要比跟科举不搭边的贾家灵敏许多,史夫人就是为了这点,才对张氏分外客气,想要人家帮着出力,怎能不对人客气点,史夫人就贾敏一个宝贝女儿,林海好了,她才能好。
    见史夫人由于贾敏的缘故,对张氏的态度有所好转,王氏心里的得意劲儿,顿时不翼而飞。
    王氏从小到大,都是个好强的性子,最恨自己有什么不如人的,她嫁入贾家,第一个比较的对象就是张氏。女人和女人比,能比什么,还不就是嫁妆、男人和孩子。张家是清贵,王家是勋贵,论名声,前者更甚,可论钱财,后者更多。王氏嫁给贾政的时候,嫁妆也是价值五万两,可由于次媳不能超越长媳的规矩,明明能装一百二十八抬的嫁妆,硬是压缩到了一百零八抬。
    正因如此,王氏从一开始,就看张氏不顺眼,比过了嫁妆再比男人,王氏怎么看,都觉得爱读书的贾政,比起犬马声色的贾赦,要强了千百倍不止。最后就是比孩子,论数量,张氏进门七年,也就生了贾瑚一个,她进门不过四年,生了贾珠和元春两个,怎么都是比得过的,再论质量,贾瑚虽然看上去鬼精鬼精的,颇得国公爷的喜爱,可她的珠儿和元春,也都是聪明伶俐的。
    总之,在王氏看来,她除了运气差点,嫁了不是长子的贾政,其他没什么不及张氏的。
    王氏自视甚高,觉得张氏不过尔尔,就把比较的对象,换成了她不喜欢的贾敏。真要说起来,她们的身份才是差不多的,都是开国功臣的后人,都是家有万金,都是家人千娇百宠养大的。
    把贾敏当做比较对象,王氏纯属找虐,贾敏的爹是国公,而她的爹是县伯,爵位差了好几层呢。再说贾家只得贾敏一个嫡女,而他们王家,姐妹三个都是嫡出,独养的嫡女和被嫡姐和嫡妹夹在中间的嫡次女,在各自家中的地位可是不一样的。王氏出嫁,王家陪嫁五万两,加上贾家的聘礼三万两,合计八万两,算是很丰厚的了,毕竟王氏嫁的,不过是不能继承爵位的国公府次子。
    但跟贾敏比起来,王氏的嫁妆就不算什么了,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贾敏的嫁妆价值几何,王氏并不清楚,只是史夫人十多年前就开始费尽心思为女儿收集的各种珍贵木料,价值就是数万两,这些还只是原料,打成家具价值还得增加,此外就是庄子、铺子,史夫人给贾敏预备的,肯定都是最好的,再加上古董摆件、金银首饰,贾敏的嫁妆不算林家的聘礼都应该在十万两以上。
    张氏觉得贾敏很好相处,王氏却认为这个小姑子很难伺候,每次跟她说话,都是爱理不理的,感觉就像瞧不起人似的。其实,贾敏没有那么骄傲,她就是被史夫人保护地太好,性子天真娇蛮。她要向张氏请教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态度自然是温和可亲的,王氏大字不识两个,姑嫂两人见面几乎无话可说,又都不是擅长交际的人,可不就得冷场了,要说贾敏针对王氏,却是没有的。
    王氏极不喜欢贾敏这个小姑子,自然不会盼着她嫁个好人家,先前隐约听说贾代善给女儿看了个爵位到头的人家,王氏还在心里暗喜,男人不争气,贾敏就是嫁妆再多,日子能有什么盼头。
    她也不想想,人家林家的少年郎,可是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她那个能干的丈夫,如今已经连童生试都不敢下场了。再说林海的水平,可不只是秀才,他就是运气不好,七年前准备参加秋闱时,爹没了,只好在家守孝三年,四年前再度准备参加秋闱,不料娘又没了,只得再守孝三年。
    因着连续守孝的缘故,林海拖到二十出头还没定下婚事,贾代善眼光如炬,从诸多女婿候选人里挑中了他。去年林海刚出了母孝,他就着人带了话过去,得到的回复是,秋闱中举就来提亲。
    去年乡试,林海中了解元,遵守约定请了官媒上贾家提亲,早先还对婚事有点小不满的史夫人,见了未来女婿是越看越满意,直说真不愧是国公爷,眼光就是好,这么好的少年郎也能找到。
    在史夫人看来,林海这样的女婿,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林家祖上列侯四代,而且代代单传,家底有多厚实,都不用细算,而且林海的父母都不在了,贾敏嫁过去就是当家主母,既没有婆婆要伺候,也没有难缠的小姑子,日子肯定过得舒心。原先史夫人还有点担心,林家爵位没了,林海前途莫测,结果现在中了举,待到来年参加春闱中了进士,不就什么前程都有了。
    贾敏得了桩好婚事,王氏更不高兴了,她只觉得,这个小姑子,以后愈发要踩到她的头上了,却不想想,林海已经二十出头,哪里还能等得,今年春闱一过,不管是否考中,肯定都要下聘。
    在贾家上下,一门心思盼着林姑爷中进士的众人里,王氏算是一朵例外的奇葩。
    除了林海,贾家这次还有人也要参加春闱,就是东府的贾敬,贾赦和贾政的大堂兄。
    互相攀比的心思,不仅女人有,男人也有,第一代的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就是互不服输,至死都在较劲的,先是比军功,再是比儿子,谁也没能把谁比下去,倒是贾家从此发了迹。
    贾代化和贾代善从小就被各自的父亲拿来比较,也就养成了相同的习惯,没事喜欢互相攀比。可惜比起上一辈的势均力敌,贾代善在堂兄面前,真是没什么面子,输得都要抬不起头了。
    早年比较军功,两人还是旗鼓相当,后来承爵,也都是没有降等,可到了比儿子的时候,差别就出来了。贾代善开始还有点得意,大家都是养了两个儿子,贾代化的贾敷没养住,只剩了贾敬,他却有贾赦和贾政两个,数量占了优势,足足是贾代化的两倍,说起来还是有点骄傲的。
    后来,贾代善才发现,他虽然有两个儿子,却比不上堂兄的一个。贾赦被徐太夫人养废了,贾代善不管他,只要他安安静静待在家里,不惹是生非,以后继承爵位就好,他还有个贾政呢。
    贾敬比贾政年长十余岁,两人肯定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要比也是比同年龄的成绩,反正两个都是爱读书的,从小就被先生夸奖惯了。不过东府请的先生,说话明显要比西府的诚实,贾敬十五岁的时候考上了秀才。别看只是个秀才,人家贾敬可是宁国公的独生子,以后是有爵位可以继承的,在勋贵家的第三代里,算是很难得的,贾代化那个乐啊,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贾政那时只有五岁,刚启蒙不久,见贾代善不服气,就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会比敬大哥更厉害,更早考上秀才,贾代善听了格外欣慰,还是小儿子好,又聪明又懂事,以后定要好生培养。
    之后的事,贾代善不想再提,贾政十二岁开始参加童生试,考了不知多少次,最好的一次就是县试过了,府试则只参加过一次,铩羽而归。就在贾政反复失败的过程中,贾敬成功考中了举人,虽然是落榜一次再考上的,可那是举人,一个省就只有一两百个名额,考中多不容易。贾代善对贾政的失望,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看好的次子,也许还不如长子。
    贾赦虽然没本事,可他有自知之明,也就在家胡闹,从不出去惹事。贾政呢,说是爱好读书,就是死记硬背、不思变通,自以为才高八斗,其实不过平平,而且还没胆量,都不敢再考了。
    要不是贾政不济事,依着贾代善原来的打算,贾敏是要嫁到公侯家的。他的想法和岳家张家差不多,女儿的前途全在夫婿身上,少年进士难寻,再低了前途不好说,不如嫁个公侯家的嫡长子,日后的诰命妥妥当当,他和史夫人再陪上厚厚的嫁妆,不愁女儿将来过不好。可是贾政考不出来,张家的资源岂不浪费,贾代善才改了主意,决定把女儿嫁到读书人家,嫁个会读书的年轻人。
    林海家底厚实,家中人口单薄,就入了贾代善的眼,入朝为官,人脉很重要,林家数代单传,其实是很吃亏的,他虽是武将出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