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继续说:“这第二点嘛,是经验。光有胆气只能说有了进山的资格,却未必能在险时全身而退。我尚不说那些变化的孽物有甚危害,单单是森林内的虎豹狼虫就不是好应付的,况且在不咸山中,除了上述所说的虎豹,还有黑熊和野猪,黑熊重有千斤,一巴掌能拍死一头野狼,而野猪若是发起疯来,一两只老虎也未必是其对手”。
见我咂舌的模样,四爷安慰我道:“其实那些巨体的畜生,对人也有所畏惧,人若不主动惹它,一般也不会主动攻击。我们常进山的,最怕的就是山狗,也叫土狼,这些畜生狡猾异常,鲜肉腐食全都不挑,一旦被其盯上,则必是一场血战”。
听四爷说了这么多,我额头早已渗出丝丝细汗,但为充充面子,我也只能硬装英雄,答道:“虎豹等巨体畜生小侄并不甚害怕,小侄只是对蛇虫这些恶心的东西有所畏惧,之前听药农说过,这不咸山中的蜈蚣,有一尺半寸长的,通体油黑,专爱在人睡觉的时候往耳朵里钻,如果第二天一早起来,发觉自己听不见声音,则要马上找一根草棍试试自己的耳朵是否已被这妖虫穿透”。
四爷答道:“的确有此蜈蚣,名曰‘透耳蚣’,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毒蛇,均是片刻能致人死地的毒物。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做好防范,却也是无碍大事的,蛇有盘蛇道,只要你参透其中的奥妙,不仅能避了蛇咬,还能在其必经的道路下埋入尖刀,只露出刀锋,蛇一旦爬过,就相当于自己剖了外皮”。
我闻听此言,不住拍手称妙。四爷的脸旋即又沉了下来,说道:“不过抬参的时候是万万不能打猎的,否则祖师爷就不会保佑……”。我刚要问个究竟,只见四爷家的下人前来禀报,说饭菜已经备齐,问是否要马上摆宴,四爷转过脸和我说道:“有什么话,咱们爷俩在酒桌上再说,走,陪四叔一起解手净面去”,我憋回一肚子的问题,与四爷一起出了正厅。
→第六章 … 山神←
随四爷外出解手净面的过程自不必细表。 首发一袋烟工夫过后,我俩又回到正厅,这时再看当中的石桌,可谓奇古玄怪,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盘子已把石桌堆满:方的、圆的、长的、短的盘子上又堆了许多不知名字的菜肴。仅仅肉的颜色就有黑、红、白、黄四色,各式的猴头山菌等山珍更是花样繁多。这排场,就是我小时候家业鼎盛的时期也鲜能见到。
分宾主落座之后,下人给我和四爷的海碗里倒满了酒。四爷倚在鹿皮大交椅上,举碗说道:“难得我叔侄二人相聚,老头子我今日非常高兴。作为地主,我先干为敬”。说着一口气喝干了碗中的烈酒。我本没多大酒量,属于二两进肚就会满脸通红的角色。可遇到今天这个局面,怕是我不舍命相随,就会闹出许多不快,为了最终的目的,我只能捏着鼻子一口气灌了下去。看我喝完,四爷挑起大指称赞:“果然有山人的豪气,来来来,动手夹菜”,说完用筷子夹了一大块红黑色的骨肉放入我的碗碟。我不知这肉出自何处,一时愣住没敢动筷。四爷眼见我的窘态,笑着对我说道:“放心吃,这是不咸山土产的狍子肉,味道鲜美着呐,赶快尝尝”,我夹了一小块放入口中,立刻觉得整个头,鼻里面都都被一种不可名状的土腥味填满。品口感,虽不及猪牛羊肉滑润精细,但沁人的土腥味却像罂粟一样能让人为之着迷。
四爷继续说:“狍子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脸要小,眼睛更大,而且前腿短,后腿长,极善奔跑。听到这里,贤侄一定会觉得奇怪,既然狍子这么善跑,猎户又如何能够抓到”。我应道:“的确奇怪,难道是用实现挖好的陷阱”?四爷摇头:“任何生灵都有其弱点,只要抓住,便能为你所用。这狍子也不例外,它有一天生的弱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极为好奇。你遇到狍子之时,只需朝天大喊一声,它就会驻足观看,这时你就可以用弓箭和飞叉从容地了结它”。我惊道:“天下竟有此等傻物?小侄今天真算长了见识”,四爷大笑道:“正因为狍子的傻气,所以山人常称那些头脑不灵光的人为‘傻狍子’”,言毕,我俩一齐大笑。之后四爷又给我夹了鹿肉,野猪蹄等等,叔侄二人交杯换盏,不亦乐乎。
几碗酒下肚,我醉意渐强,眼前的方桌也开始旋转起来。我知道,不能再喝了,否则就要误事,于是赶紧调转了话题:“四爷,您刚才说,在采参的时候如果打猎,祖师爷就不会保佑了,这点小侄不太明白,望四爷详述”。四爷答道:“刚才我与你说了凡人不易进山抬参的两大原因,现在我再说说这最重要的第三条。我们抬参之人,是蒙上天之恩,才能够采集到这异世的宝物,倘若没有神明相佑,不仅会两手空空,而且还会遇到麻达鬼的纠缠,所以抬参人从进山到下山,都必须遵守山规,不能有一条与之相悖”。
说到山规,四爷的眼睛立马变得锃亮。我知道,这下他的话匣子是彻底让我打开了,自然心中暗喜。四爷继续说道:“久居山下的镇民,由于畏惧老虎,常以老虎为山中之神,如想上山采药或打猎均要提前前往‘虎神庙’诚心祭祀,以求虎神保佑;我们这些进山抬参的却不信虎神,我们有自己行业的祖师爷,他姓孙名良,祖籍山东,本是一个善走单棍的老把头(注:老把头,指挖参的首领;走单棍,指擅长孤身一人进山挖参),后在这不咸山中不幸仙逝,死前留有一首绝命诗,诗曰:‘家住莱阳本姓孙,隔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注:喇喇蛄,在东北常见的一种虫子,两只前足呈锯齿状,通体黑亮,力气较大,喜在夏秋在亮光处出现),你说伤心不伤心。有种上山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从此之后,老把头便飘然成仙,常出来显圣,化身为白胡子老头,引渡迷山之人,指点他们获得宝参,脱难下山。以致后来祖师爷威名远扬,使得原先那些以虎为神的猎户和其他山民都以他为山神。阴历三月十六日是老把头生日。每至此日,不咸山下各村镇的抬参人、伐木人、猎户都要置办酒席,焚香设奠,以祈平安。听到这里,我恍然想起半个月前,许多采药人和猎户的家里的确供奉着香火,只怪我当初怕犯了忌讳,没敢深问。
四爷越说越兴奋,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入山抬参时,先要选背风向阳的矮坡搭上埨子(注:埨子,东北方言。指构造极其简易的窝棚),待埨子盖完,要马上在埨子的东南方向,用三块瓦盖上一座小庙来供奉山神爷。抬参人要自备纸禡,上印五缕长须老人,怀抱一把开山斧,坐享烟火”。
“除了要对祖师爷诚心祭拜,这进山抬参的言语和行为,也是极其讲究,有一处说错,便容易铸成大祸,所以我今日把你唤来,要教你一些基本的准则,你一定要牢牢记住,省的日后生出事端”。我忙点头称是,期望四爷继续传授。
“抬参讲究吉利,很多名称都不能像原先这么叫。比如‘进山’不能叫‘进山’,要叫做‘放山’;‘上山’也不能叫‘上山’,要叫做‘压山’。放山的人数有严格的讲究,最多不能超过二十人,常在十人以内,一般取‘三、五、七、九’其中的一种,为的是‘去单回双’(把挖到的人参也算做一个人,凑成双数),忌二人(怕见财起异)、四人(音同‘死人’),如果特殊厉害,也可以独来独往,这叫做‘走单棍’,如果多次走单棍而不出闪失,就可以得到‘单棍王’的雅号,走单棍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抬到的宝参可由一人独享;而坏处就是危险太大,一旦遇到意外情况,没有他人照应很容易暴尸野外”。
我听的如痴如醉,只恨日头转的太快。
→第七章 … 山规←
酒宴已毕,下人撤掉碗盘,我二人也转到厢房喝茶。这茶乃是极品的黄山毛峰配以野山参的细须泡成,其味醇甜可口,其效滋补全身。只可惜我心里想的早已不在这茶上。
喝完茶,四爷带我来到前跨院,指着一根木杆问我:“你可知这是什么?”,我先前的所有注意力都被立在西边靠墙的兵器架子所吸引,并没注意到东边还立了根一丈多的木杆,一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就随便应了一句:“是旗杆吧”。四爷摇头,道:“这根木杆叫做‘查索’,传说是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当皇帝前,用来抬参的工具”。
我大惊:“太祖也曾进山抬参?”。四爷点了点头,道:“明末有两大悍将,即戚继光与李成梁。戚继光忠心报国,德行甚好,除了全力加固长城,又研习各种兵器战术,使得边关十年不见烽烟,让明朝皇帝坐享一劳永逸的铁统江山。只可惜因为长久没有战争,戚继光无法再立战功去封侯进爵,其重要性也不复存在,慢慢被人忽视和遗忘。在宰相张居正死后便永久的失去了靠山,吃尽了不会玩心计的苦,最后竟落得个被贬岭南的悲惨下场”。
“李成梁就聪明得多。他领兵镇守辽东辽西,在对付女真族的策略与戚继光不同:他一方面以夷制夷,拉一个打一个;一方面不求一举扫除,总是要给敌人留一点后路,以便自己随时有仗可打,有功可立。结果关外烽火不断,战功一再累积,爵位竟升至最高,成了朝廷不可或缺的栋梁,没有人不敬他三分。”
“明朝万历年间,朝中有观天象的官员觐见说,关外出现一名能够危及到天子的满人,此人脚下有七颗红痦子,如不加以扼制,日后必将作乱,劝明帝应当尽早诛杀,以绝后患。万历皇帝听罢,急令辽东总兵李成梁缉拿。恰巧努尔哈赤的脚底就长了七个红痦子,李成梁发现后将其五花大绑,准备于次日押往北京。 首发所幸努尔哈赤命不当绝,李成梁的爱妾喜兰见他聪明非凡,相貌英武,一心想要解救,便在半夜开了后花园的门,让他骑着大青马逃跑。或许是上天有眼,最后乌鸦和喜鹊都来帮忙掩护,努尔哈赤最终逃出了虎口。而放掉努尔哈赤的喜兰则被李成梁打的皮开肉绽,一丝不挂的死去。努尔哈赤跑进长白山里,与八名抬参的女真人结拜为兄弟。他们历尽艰险,一共抬出了八八六十四棵大山参。之后用这些山参换来马匹、兵器、粮草,人也越聚越多。努尔哈赤和他的八位兄弟南征北战。经过几年的磨炼,成为一个能骑善射、有勇有谋的将领。又到后来,他们统一了东北一带,努尔哈赤当了清朝的皇帝,他的八位兄弟成了八旗首领。在建立大清之后,努尔哈赤敕封舍命营救自己的喜兰为佛托妈妈,岁岁崇奉祭祀,喜兰因为死在万历年间,所以在民间也被尊为‘万历妈妈’”。
我一直以外表粗犷的四爷只是一介武夫,徒有慑人的外形而没有让人折服的内涵,可四爷刚才的一番博古通今,却让我彻底对他改变了看法,惊的我张大嘴巴,愣在那里,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四爷接着说:“抛开那段历史不说,咱们再回过头来说说这根‘查索’。为了方便,以后我叫它‘索拨棍’,你别小看这跟木棍,它可大有讲究,我们大多数活动都于它有关”。
我有点不解:“拿一根长枪或一柄大刀不是更好”?
四爷摇头:“此言差矣,拿棍子不是叫你打猎的。拿长枪大刀就更不行了,那与占山为王的响马有什么区别?你要记住,我们抬参的人,是受上天和祖师爷特殊眷顾的人,既然祖师爷老把头都肯把人参拿出给你采,那你就一定要保证不去动山上的其他物件,否则你再被麻达鬼困在山上,祖师爷老把头就不会出来救你。”
“和这棍子有关的,主要有‘排棍’、‘叫棍’、‘接棍’和‘回棍’四样。所谓‘排棍’,就是进山之前的人员分工:一般找一个有经验的首领来带队,这个负责人被称为‘把头’,当把头宣布在某块地开始寻参的时候,所有人要排在一个横排,把索拨棍横过来,每个人的棍子都接在一起,最远也不能让出一块砖的厚度。之后大家开始地毯式的搜寻。其中边上的两人关乎着队伍的走向,必须要选择有经验的老手担任。最左边的人叫做‘里棍’,最右边的人叫做‘边棍’,头棍和边棍要边走边‘打拐子’,‘打拐子’就是将细树枝折断成一定的形状,做记号,避免重复搜寻;除了把头,里棍和边棍,中间的可以由一些没有经验的新手来担当。”。
“所谓‘叫棍’就是为了避免进山与猛兽相遇,在抬参之前大家都聚在一起,拿棍子敲打树干。山上的动物平时很少能够听到如此大的声音,一般都被吓跑了。这样就既够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又能够与猛兽秋毫不犯”。
“在不抬参的时候,队伍可以散走,有的走在前面,有的走在后头。‘接棍’和‘回棍’是为了大家保持联系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我曾和你说过,进山之后,话是能少则少,最忌讳乱说。谁要是说了什么,喊了什么,就必须要拿着。比如你喊‘唉呀,蛇呀’,就必须把蛇拿在手里,喊‘唉呀,老虎’就要把‘老虎’撵回来,如果说出口却拿不到,就是破了山规,第二天就不用上山了。为了稳妥,大家一般都拿索拨棍联系:每隔一小会儿,把头都要用索拨棍敲一下树干作为通告,之后由里棍和边棍续敲,这叫做‘接棍’,其他的人听到必须也要敲一下,叫‘回棍’,表示‘我在这,没走散’。把头只听棍子的响声就能判断有没有人走失,这在光亮不好的丛林中是很有用的”。
我不住啧啧称奇,四爷有些得意。继续讲道:“为了吉利,很多话也要换着法儿说。‘快当’是山里人最爱说的两个字,它在满语里指麻利、顺利、吉利和祝贺的意思,山上人还很喜欢在工具的前面加上这两个字,比如‘快当斧子’、‘快当签子’等等。”
“进山后第一次看见人参叫做‘开眼’,如果从上山到下山都没抬到一棵人参,就叫做‘没开眼’。看见人参不能直接喊‘人参’,而要喊‘棒槌’。只有这样,才把它定住,否则它就要遁地逃跑。有底气的喊山人一喊,甚至能把人参吓得一抖,有时人参的籽都能抖掉,据说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