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官-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溥等人忽然也悟到什么,下意识面面相觑。方应物从刚才到现在,并没有直接否认与汪直的联系,他面对弹劾,辩解技巧是“情有可原”,而不是“绝无此事”。

只是他们先入为主,把方应物的“问心无愧”理解成“矢口否认”了。他们也没想到,方应物勾结汪直,还有如此多弯弯绕绕的内幕,明明是内外互相勾结,摇身一变就成了联手擎天保驾。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方应物勾结汪直是为了大义的前提下,他们单纯拿着勾结内监来攻击方应物,倒显得己方斤斤计较、心胸狭隘、党同伐异。

刘健心中不免悲凉,他就知道,这肯定是个坑更悲凉的是,明明猜到是个坑,还是不得不跳进来了。不幸中的万幸,自己替徐学士挡了一箭。

第七百九十章宰相肚量

天子便殿文华殿在左顺门里,内阁在文华殿南边,司礼监在文华殿东边。在文华殿越来越虚的时候,内阁与司礼监便形成了大明庙堂的二元核心,也是朝廷中最接近天子的所在。

但是在这段时间,内阁与司礼监便成了难兄难弟。新天子登基,因为历史原因,不敢也不愿意信任现如今的司礼监和内阁。

其实天子的心思都明白,司礼监要等怀恩太监回来之后加以整顿,然后才可以信任;至于内阁,肯定要进行换血,让东宫旧人成为内阁主导,然后才可以使用。

上面两项改造工作完成之前,朝廷临时核心是天子和身边的潜邸旧人,司礼监与内阁就先晾在一边好了,暂且充当个收发室还是很合格的。

内阁那边承上启下的事务性工作还是有不少,但司礼监这边就明显轻闲多了。如今掌印太监覃昌很知趣的称病不出,基本不露面,而其余几个太监在这非常时期不敢不来文书房,来了又没事做,只能闲聊了。

掌印太监不在,别人地位相当谁也管不到谁,聊起来自然是没上没下的。今天陈准、萧敬、李荣、何文鼎等司礼监太监就凑在了文书房中堂里,天南海北的开始侃。

对了,还有另外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汪直,坐在旁边稍远处,闭目养神,没有与同僚们扎堆。汪太监在司礼监诸太监资历最浅,但混了这三年,仍然隐隐受到排斥,每当在这种时候,总是略显得孤立。

一是汪直年纪太轻了,虽然太监这个行业不太讲究年龄段,但是汪直这般二十出头就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实在是让一干摸爬滚打数十年才得以上位的中老年大叔情何以堪。

外朝方应物的名气功劳那么大,目前也只不过是从五品(清流词臣)而已,起复前更仅仅是六品。其实方应物这个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了,翰林院品级最高的学士也才是正五品,可是跟汪直一比,简直就成了蜗牛。

二是司礼监太监大都是从小在内书堂读书,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可比拟为文官里的翰林,雅号也叫内翰,学识上起码也是进士水平。

而汪直则是野路子,从一开始走的是佞幸路线,在内书堂露过几次面也都是混日子来的,在其他司礼监太监眼里当然是另类了。

三是人人皆知汪直出自万贵妃宫里,如今万贵妃薨了,先皇崩了,汪直就等于是靠山全部消失,还能撑几天都是个未知数。和汪直走的太近,也许会受到牵连。

忽然有小太监站在中堂门槛外,叫道:“皇爷那边遣人来传谕了!”

但诸太监并没有太在意,估计是有什么圣旨从他们这里走个形式,需要通过他们向外朝官员宣布。最近不少这样的旨意,没什么可惊讶的。

然后便见有人进了院子,高声叫道:“传旨!召汪直面圣!”

懒洋洋的诸太监这才猛然惊醒过来,纷纷面面相觑,天子这次来传谕,竟然不是收发圣旨,而是召见太监!

放在从前不稀奇,但这次可是当今天子登基后,第一次在朝会之外的场合,单独召见司礼监太监!没错,是第一次,谁能不惊?

不过怎么会是汪直?汪直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第一个召见的是汪直?随即诸太监不约而同的想道,大概汪直要倒霉了,召见之后,可能就是九天雷霆。

以汪直的出身,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当诸太监把目光转向传旨之人时,却又迷惑了。这个人都认得,乃是最近很得用的新贵方应物。

司礼监太监对宫中事情都是异常熟悉的,这样简单的一道旨意,居然要劳动方应物亲自来跑腿,是很不同寻常的表现。

一个文臣向太监传旨,还不够诡异的么?既然不同寻常,那就说明此事不像他们想的那样简单。难道不是处置汪直,而是别的什么?

汪直面无表情的穿过同僚,来到中堂门外。方应物有意笑了笑,“汪太监走罢,不要让陛下久等了。”

其余诸太监敏锐的捕捉到了方应物的笑容,如此轻松神态,说明此次不会有严重事情。既然不是严重事情,那汪太监被召见就是走运了。

目送汪直离去,另一个地位比较高的秉笔太监陈准愕然道:“看不出来,汪直居然如此深藏不露啊,居然走在了吾辈前面。”

其余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心里略后悔,早知如此,就多与汪直拉扯拉扯了。

在司礼监去文华殿的路上,方应物像个送儿女上考场的老妈子,絮絮叨叨的嘱咐道:“虽然说我要一箭三雕,但最大的目的当然就是让你借此机会洗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是非成败,就在这一次觐见了,该说的都说过过,你务必要小心。”

虽然汪芷也早想着能与方应物公开往来,不要每次都像准备造反似的偷偷摸摸,但面临机会时,却因为风险而感到有些畏惧了。如果搞砸锅,那就会彻底与方应物说再见,连地下勾结都没了。

她忍不住问道:“你我联系一直隐藏在世人背后也挺好,为何要公开?”

方应物答道:“确实也有风险,但你我能永远见不得光的勾结么?别人不是蠢货,这种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总要寻找机会回到阳光下。

现在已经是最好的机会了,旧有秩序被彻底打破,一切都在剧变之中,你我之间才能趁势而为。不在这时候有所作为,等到局面稳定下来的时候,一切都将按部就班,我们想重新定义你我关系也不可能了。”

眼前前面就是文华殿,汪芷停住了脚步,又认真的问道:“你怎么比我还要积极,身为清流,就不怕别人非议么?”

方应物很有把握的哈哈一笑,“时代不同了,做法自然也不同了。近侍廷臣与司礼监太监怎么可能不打交道?如果廷臣与司礼监老死不相往来,那政务如何运转?

我知道你担心的是什么,但今后这方面的担心可以暂且放下。你只要记住,重点已经转移了,之前相当于打江山,而今后就是坐江山阶段。”

汪芷没有理解方应物的意思,蹙眉道:“最烦你故弄玄虚,能说得更明白一点么?”

方应物便更直白的解释道:“就拿我来说,以前做事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所以不惜代价的追求名声,因为这是立身和上位的根本。

而今后做事是做给天子看的,追求名声这种事情可以向后排排。只要天子默许,勾结司礼监太监又算什么问题?别人说几句闲话无所谓,这才是宰相肚量的真意。”

宰相肚量?汪芷噗嗤一声也笑出声来,“你还是这么自大成性,眼下离宰相还有十万八千里罢?我都比你更接近宰相这个定义。”

汪芷这话倒也不是夸大,内阁阁臣虽然号称宰相,而司礼监太监也号称内相。其实胡惟庸之后,大明朝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宰相了,可是如果把司礼监和内阁合起来,差不多能算接近真宰相的定义。

也就是说,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汪芷与阁臣地位相当,自称宰相并非是胡言乱语。面对与汪芷之间的人生差距,方应物只能唏嘘,“来日方长!下一步是先当个宰相女婿,然后力争成为宰相儿子,最后再”

听到宰相女婿四个字,汪芷心情又不好了,冷冷的问:“为什么不想当宰相夫君?”

方应物东张西望,见四周无人,才答话道:“说好的宰相肚量呢?在这里别闹”

第七百九十一章一箭四雕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更多支持!

汪芷进了文华殿,天子朱佑樘立刻就问起从宫中搜检出万安密疏之事,对从前他还在东宫时代的事情并没有多说什么。

方应物略微琢磨,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比起陈年芝麻谷子,天子似乎更关注眼前之事;二是天子对自己还算信任,既然自己已经说过汪芷之事,就没必要再问一遍汪芷了。

想到这里方应物便松了口气,若是如此,汪太监君前奏对就轻松许多,自己受天子信任也不是坏事,都是好事啊。

汪太监早有准备,便从袖中抽出几封奏疏——都是万安小黄文密疏中挑出的几件,并呈给天子。天子凝起龙目看去,脸上精彩纷呈,甚至还有点脸红耳臊。

虽然他贵为人君,但终归是个十八岁的少年人,之前受到管教也没看过这种东西,眼下受到的冲击力未免有点大。

“这”天子艰难的将眼睛挪开,抬起头来,示意将密疏在殿中传阅。除了方应物与汪芷之外,众人都是不明内情的,不过扫了几眼后,不禁目瞪口呆。

老江湖们倒也不至于为几天春宫文字便耳红心跳,但是也太出乎意料了,见密疏还以为是什么军国大事,谁能想到是如此香艳的东西?

谁敢如此厚颜无耻?拿着密疏之人无比迅速浏览了最后的署名地方,只见赫然写着“臣安进”,而且密疏上还隐隐约约有首辅专有的钤印痕迹。

答案呼之欲出。这些小黄文原来都是首辅万安写的!奏疏中写春宫,真乃天下第一谄媚无耻之人。这样的人居然是大明首辅,简直也是大明朝廷的耻辱!

无论心里究竟怎么想的。人人脸上都显出了极其愤慨的神色。这样的事情被捅出来,万安究竟还有什么脸面立足于朝堂!

天子对着众人垂询道:“谁持此密疏,前往内阁?”

天子没有说前往内阁干什么,但是众人明白,肯定是拿着这些密疏逼迫万安主动辞官,只是天子碍于君臣之礼不便明说而已。

这是一件白送的功劳,众人谁不想跃跃欲试?不过又想到,这些密疏是方应物先提出来的,又是汪太监从宫里发现的。想虎口夺食似乎不太容易,于是便按住了心思——插一句题外话,这便是威望与声望的区别了。

不过方应物久久按兵不动,汪太监也无所表示,仿佛没有听懂天子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该趁机而上,把功劳彻底包圆了。

虽然说他们呈上万安的丑闻,已经算是深得圣心立下首功了,但功劳总不嫌多。顺理成章的锦上添花并非坏事,为什么不要?可是半晌过去,他们两人还真就不出列,仿佛打定了自己吃肉。也给别人喝口汤的主意。

天子微微讶异,这样现成的功劳竟然没人抢?自己身边果然正人云集,内心都是谦谦君子啊!略加思索。便问徐溥道:“有劳徐先生前往内阁走一遭,如何?”

徐溥不知道方应物为什么不主动请缨。但他知道,那方应物谦逊的不出来“赢者通吃”。吃完肉后故意把汤让给别人喝,这绝对不科学!

方应物怎么可能是这样知进退的人,此事必有蹊跷!反正自己地位稳固,入阁已成定局,不差这一次功劳,又何必再多此一举?

抱着这个念头,谨慎的徐学士对去内阁驱逐万安的差事没有兴趣。但冷不丁的,天子直接点了自己的名字,徐学士又不能不答话。

想了想,徐学士便奏道:“此去内阁办事,非言辞敏利之人不可,臣以为左庶子谢迁可以担当大任。”

作为团伙首领,徐溥知道自己不能轻易冒险。但是面对这份功劳的诱惑,他又想起了地位停滞不前的谢迁,决定让谢迁试试看。

毕竟谢迁在方清之的光辉照映之下,略显暗淡无光,有机会的话,多提挈一点是一点,死马当活马医;其次,如果真是另有玄机,渐渐边缘化的谢迁再倒霉,也不至于影响大局。

谁去办事,天子当然是无所谓的,此时又没有别人出来毛遂自荐,于是便准了,“徐先生言之有理,就让谢先生辛苦一次。”

谢庶子迅速出列道:“臣领旨!”当他拿着万安小黄文密疏回到班位后,扭头便发现,站在对面的方应物如同幽灵般的闪了出来

又听方应物向天子奏道:“陛下!方才臣一直再想,以万安之厚颜无耻,即便持此密疏当面劝他,他只怕仍会死皮赖脸的不肯辞官。一来二去,只怕又要迁延时日,最后还得劳动圣躬亲自出面治罪并罢斥万安!”

天子略焦躁,又问道:“那又该如何是好?”

“重症还需要猛药,不能给万安任何侥幸和后路!”方应物斩钉截铁的说,“明日早朝,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公开宣读这些密疏!到了那时,众目睽睽,人口铄金,万安还有何面目站在朝堂?”

众人听到后,倒吸一口冷气,这招够狠!简直不但要万安身败名裂,还要万安遗臭万年啊!不过也不能不承认方应物言之有理,想要治万安这样倚老卖老、油盐不进老无赖,这是最有效的法子。

天子也为万安的事情烦透了,觉得这法子估计能尽快见效,没有想太多便挥挥手道:“明日早朝时,就如此办。”

“陛下圣明,扫荡奸邪,臣等敢不尽心竭力辅佐圣明乎!”方应物迅速代替全体侍臣颂扬,这件事便讨论到此为止,画上了句号。

众人脸上精彩纷呈,明天早朝真有好戏看了唯有谢迁是个例外,一张脸苦得发黄,他先前已经领了旨,此刻万安的小黄文在他手里,所以他还是直接执行的人。方应物已经颂圣完毕,他再想上去推辞,岂不成了“不肯尽心竭力”之人?

可是别忘了,万安这些密疏里都是些什么玩意?他谢迁堂堂一个体面清流词臣,在大庭广众之下去朗读那些春宫文字,那也太臊人了!事后万安固然身败名裂,但自己的逼格只怕也要降低,“念小黄文的谢迁”这种名声不知过多久才能消除。

谢迁忍不住幽怨的看了徐学士一眼,天子明明点的徐学士,但徐学士却转而推荐了自己,这算是无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