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官-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百三十六章天恩浩荡

从理论上说,这次献俘礼中最风光的人应当是以都御史提督军务巡边、率师出塞二百里一击而中的王越王老大人,所有人都可以预料得到。

但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肯定远远不如意外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方应物险些当着天子和百官面前惨烈殉国就是一场意外,不免小小的抢了几分王老大人的风头。

朝廷事务中,军机最为机密,有关威宁海大捷的内情一直流传不广。但经过贼俘这几嗓子,献奇袭威宁海之策的方应物却浮出了水面,搞得朝中上下人人皆知。甚至还流传于街头巷尾,喜欢猎奇的百姓就好这一口。

却说献俘礼成之后,天子下诏,着内阁、部院大臣集议叙功。于是在次日,内阁大学士及六部、都察院堂官聚集在东朝房,议论封赏问题。

首先议论的是左都御史王越的封赏问题,这个意见比较统一。王大人久在边塞功劳卓著,这次又指挥了一场数十年未有之大捷,雪了先皇北狩之国恨家仇,理当赐爵,所以拟定封为世袭威宁伯,纪念这场威宁海大捷。

然后就是出征官军的封赏问题,这个也很好处置,按照大明典制办理就是,或者功劳最重者再加一级也不为过。

但后面就是比较特殊的人了,叫各位大臣很是犯难。据奏,监军汪太监有个孙姓侍女射杀了酋首,这功绩到底该怎么封赏,谁也说不准,大明朝廷没封过女官员啊。

有人便提议道。若天子同意,不妨比照边境蛮夷土司的女首领进行封赏,冠以夫人名号。虽然总觉得封赏一个未婚的小侍女为夫人怪怪的,但也只能暂时如此处置了。

最后一个便是方应物了,衮衮诸公大约都知道这个难办,所以很有默契的放到了最后议论。

本来有大臣在心里质疑,方应物这到底算不算功劳?存不存在虚报的情况?就算不是虚报。那么说破天去,他无非就是提了个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建议而已,反正不用他负责任。

但是一想到方应物昨日差点被掐死的惨样,又想起方应物殿试被黑掉一个状元的委屈,再说方应物好像在内阁诰敕房功绩簿上还挂着一两件功劳。因而质疑的话就有点不好开口——占了道德高点就有这好处。

有点情商的人都明白,若此时此刻出言否定方应物,那就有妒贤嫉能、打压后进的嫌疑了,焦点只是聚集在到底如何酬功上面。

话说最近因为次辅刘珝的缘故,首辅万安与刘吉走的略近,这次集议时。站得也近。当众人议论纷纷时,万首辅低声对刘棉花问道:“祐之你究竟如何安排的?”

刘棉花正在沉思自己该如何就方应物的问题表态,这很敏感也很重要。冷不丁听到万首辅问话。他顿时颇为茫然,“有何安排?”

万首辅轻哼一声,“明人不说暗话,昨日献俘礼上贵东床大出风头。幕后之人非你其谁?”

刘吉无奈答道:“啊?阁揆有所误会,那与我无关。”

万安并不相信刘吉的回答,“不是阁下还有何人?还有谁能去做?还有谁能做得到?不愿承认就罢了。”

刘棉花连连苦笑,“此事乃方应物自己做出来的,具体如何我也不得知。”

“说笑么?那方清之的儿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万安反问道。刘棉花登时满腔悲愤,但又无从辩解,感到自己比窦娥还冤。

万安颇有玩味的又问道:“此事非经过汪直或者王越不可。我只是想知道,你如何勾结此二人的?不妨说来共闻。”

刘棉花很苦恼,“我也想知道”万首辅见刘棉花“嘴风甚严”,便不再多问,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抬头听起别人议论。

此时东朝房里议论的很热烈,双方有点僵持不下。方应物如果是有职位的官员,那就很好办,在原官职上升一级或者一品就是,这不会有任何争议。

但问题在于方应物现在是观政进士身份,并无正式官职在身,将来以什么资格做官很不确定。诸公争议更多的不是品级问题,而是资格问题,该不该给庶吉士资格。

有大臣认为,应该就地提拔为六品官阶,然后随便给他一个相应官职,这就可以了。

还有大臣认为,连蛮夷之人都喊出了宰辅之才,那朝廷也要表现出一些爱才的样子,应该先奖励一个庶吉士资格才是,然后再说品级问题。

又有大臣反驳道,翰林院何等清贵,是文华荟萃之地,若能因军功入翰林,岂不贻笑大方?让天下人耻笑?

然后再次被反驳道,方应物是二甲第八的高位次进士,还是会试第一,比在场诸君大多数人要高出一筹,本身就具备馆选庶吉士资格,入翰林有什么被耻笑的?

三个阁老中,万安本无所谓,刘珝当然是激烈反对给方应物庶吉士资格。刘棉花出于避嫌一直沉默不语,最后看了看万首辅,见万首辅仍没有表态的意思,便开口道:“此事诸君争论不出结果,故而还是上奏请圣裁!”

大臣们吵不出结果,那就只能请天子做决断了,如此阁、部、院集议到此结束,衮衮诸公各回各家。

却说又过了一日,方应物和父亲方清之一起从家门出来,一起去衙门。不过编修方清之去翰林院上衙,而观政进士方应物则去礼部打酱油。

才出了巷子口,却遇到个在内阁办事跑腿的中书舍人,姓赵,也是浙江人,与方清之算是认识。他见了方家父子,连忙作揖道:“向方编修道喜了!”

方清之莫名其妙的问道:“喜从何来?”

赵舍人哈哈大笑,“我并非向你道喜,而是向令郎道喜!我在宫中听说,天子批了令郎选为庶吉士,甚至不用坐馆,直接任翰林院编修,以此酬令郎之功!圣旨不日即下,所以令郎如今也将是方编修了!”

方清之大为震惊,连方应物也懵住了,这个惊喜有些意外啊做梦都不敢想的。原本他的期待也就是庶吉士资格,然后三年散馆后留翰林院,万万没有想过一步到位。

天恩如此浩荡,必须肝脑涂地吖!方应物热泪盈眶的站在巷口,仰望苍天举臂高呼。

ps:

一瞌睡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

第三百三十七章风雨欲来

按照正常程序,想成为士林华选,也就是进翰林院做词臣,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殿试中三鼎甲,直接成为翰林;另一条是以进士身份馆选为庶吉士,学习三年散馆后,优秀者留翰林院。

庶吉士之间也有区别,二甲进士散馆进了翰林院,可以直接任七品编修职务,三甲进士散馆进翰林院只能担任从七品检讨。

当然,做庶吉士并不是一定要满三年,也有不少提前任职的特例,比如方清之就是提前结束庶吉士生涯的。

但是若成为庶吉士后,直接跨过学习阶段并散馆担任翰林词臣的,绝无仅有。方应物若真成了编修,那也堪称是大明第一人了,无怪乎要激动的高呼一声天恩浩荡。

父子两人都很震惊,一路无言。方清之的震惊在于,他自己三十出头时中进士并馆选为庶吉士,便被视为前途无量,那自家儿子十九岁当编修又是什么?

就算自家儿子从此什么也不干,单纯熬资历,熬上四十年也能熬出个内阁位置罢?难怪此子最近忽然热衷于强身健体,时常在家念叨“身体是阁命的本钱”,莫非就是打着这个用生命耗死所有入阁对手的主意?

更别说自家儿子是个非常规的奇才(方清之终于不得不承认了),仿佛处处洞烛先机的样子,二十年之内走完官场道路也不是不可能。难道今后大明朝要出一个不到四十岁的阁老?

方应物的震惊在于,这汪芷办事办的也太给力了罢?想来想去,他觉得最大的原因肯定出自汪芷这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解释了。但之前他只是托了汪太监造势,并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谁料到惊喜如此之大。

天子竟然如此宠信汪芷?想到这里。方应物发现自己居然有点吃味的感觉。这么一个特立独行很有性格的人物,偏偏本质上又是俊俏女儿身,在这清一色的男性(或者前男性)世界里,接触她接触得多了,不知不觉中实在令人有点神迷

按下父子各自心思不表。却说到了分别时候,方清之叫住自家儿子,警告道:“为父总感到这事其中有几分怪异。事有反常,你不要高兴得太早。”

方应物没有太在意,父亲之所以谨慎是因为他不太清楚汪芷出力的缘故,所以觉得事情很诡异。

本朝大佬中,汪芷有两个称得上党羽之人。原三品辽东巡抚陈钺因为汪芷力挺,挤掉热门人选担任了兵部尚书;而王越也因为汪芷力挺,一方面仍然担任左都御史这个极品文官。同时还能提督京营并封威宁伯。成为一位文武双修的奇怪大臣。

与力挺这两位的难度比起来。汪芷顺手推自己一把,帮自己求得一个编修位置,只是洒洒水的功夫,知道内情就不会感到多么诡异。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早晨,方应物的心情是非常不错的,一直飞进了礼部。此时几项大事都已经完结。礼部顿时恢复了清闲的常态。

方应物穿过前堂,进入中庭时,便看到有几个部中官员站在大槐树下,惬意自在的闲聊。

无所事事的方应物便凑上前去,准备加入他们。走得稍近些时,就听到其中有个年长正说着:“诸君可曾听说,从内廷有消息传出,是说天子用人”

方应物立刻停住了脚步,可以判断得出,他们正在谈论的这个人事消息,必定是关于自己的!一个非三鼎甲进士直接当翰林院编修,那是值得在任何一个衙门当谈资的。

所以方应物才停步不前,并竖起了耳朵仔细聆听。要给别人充分的空间,自己这当事人若上前去,那岂不打断了他们的谈兴?等他们表示完羡慕妒忌恨,那在上前也不迟,反正方应物坚决不承认,这是自己虚荣心作祟。

“我也听说了,今次天子用人实在有失圣明,必是被左右奸人蛊惑!”另外一位官员突然很激动的高声道。

这声调把躲在树后偷听的方应物吓了一跳,然后内容把方应物又吓了一大跳,这是正在批判么?

又有人喝道:“朝廷官职皆为公器,岂可滥赏?这样下去,如何了得?”

这舆论风向不对啊,方应物只感到头皮发麻。难道他做庶吉士入翰林不该是众望所归顺理成章么?

先前发话的人再次鼓动道:“不循正道,必成大患,日后朝政何去何从?吾辈不能一言不发,不能坐视小人当道!”

方应物感到自己呆不住了,头顶直冒汗,连忙转身就要离开,这情况与他想象的实在不大一样。

忽然身后人群里有人高叫:“那不是方会元么?何故来了又去?”

方应物无奈,只得又转回去,对众人拱拱手见礼,但又不知说什么。那最年长者便开口道:“方老弟清名卓著,这次正好与我等一起上书!如何?”

方应物愕然,请自己联署上书是什么意思?哪有自己弹劾自己的?

旁边有人很体贴的解释道:“方老弟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如今已经有确切消息,天子要发旨用方士李孜省为右通政、邓常恩为太常寺少卿!仁人君子孰可忍乎?”

原来他们骂的是别人,不是自己方应物愣了愣。敢情他们议论的是这件事,也就是引起君臣之间巨大纷争的传奉官事情。

那最年长的官员高呼道:“方士不过是装神弄鬼之小人,未经学校、未经科举、亦无尺寸之功便骤得高位,先例一开,后患无穷、朝中永无宁日!吾当不惜此身上疏谏阻天子,请诸君助我一臂之力!”

众人便一起答道:“自当助力!”

那人又转向方应物:“听说方老弟当年还是十五六少年时,便能舍身救父忠孝无双,今日若天子失德,想必方老弟不会袖手旁观。”

明知道对方是想拉自己的虎皮造势,但方应物仍应付了一声:“大义当前,必不叫前辈失望。”

他心里却无奈的想到,天子是下了决心绕开文官,直接安插亲近之人为传奉官,任何文官都应该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神进行抗争。

可是自己的编修官职还在天子手里捏着没下发,若蹦跶得太积极并惹怒了天子,把自己的编修蹦没了怎么办?那哭都没地方哭去。

ps:

枯坐一天梳理故事,我是不是对自己太苛刻了?本来稍微放低一点要求,写得更快一点,可以赚更多的钱又到了月底最后玩命时刻,明天干脆请了假,关掉手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专心码字,大家准备好月票。

这个月不战月票了!!!!

狗屎一样的状态,对着电脑屏幕整整坐了一天,不知道写什么!!!!!!我这几天倒是想日更万字然后高喊求票!!!但就是憋不出来!!!!烦躁!!!!直想拿脑袋撞墙!!!!睡觉去!!!!祈祷明天老天开开眼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百三十八章要低调

方应物知道,如果他们方家不是一门两魁元,父子双进士,如果他方应物不是会元,如果那么现在这些礼部官员串联时未必肯拉上他。。否则一个新科进士何德何能,可以与这些官场老前辈们同列?

这时候方应物忍不住想起了刘棉花,如今上的非明君姓格,只怕位居内阁大学士的刘棉花也没少遇到过这种左右两难的状况。

如果是刘棉花身处此境,该会如何选择?显而易见,他老人家肯定是先将庶吉士或者编修搞到手,任何其他事情都不能妨碍这一点,只要自家位置稳固住了,那更犯不上与天子对着干。

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什么叫纸糊三阁老,这就是了。

方应物又想到,若传言属实,那必将朝廷沸腾,天下不知要有多少封奏疏谏阻天子,没有一千也有几百。而自己在其中列个名字,只怕不会引起特别注意。

但问题在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天子偏偏注意到自己并痛恨自己不识好歹怎么办?别人随大流去进谏几句,只要不太过分,该做官还做官,但自己官职却尚未到手,承受不起任何损失。

当然,反过来说,那时将有成百上千的奏疏雪片般送进宫去,眼花缭乱的嘈杂声里,自己悄悄向后缩一步当哑巴,也不会引起别人太大注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