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官-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君子此时正在家里与儿子商议,“果真如同你所预料,这刘相公确实不撞南墙不回头。”

方应物道:“这刘相公心胸不宽,手腕不灵活,好谋无断,容易情绪化,又极要面子。所以不可能放下架子自承其错,行事多半是要一条道走到黑,猜中了也不足为奇。”

内阁三巨头中,万首辅是从外表到内心都彻底不要脸了,名声最差;刘棉花是外表还要脸,内心已经不要脸了,结局最好。只有刘珝是外表连内心都要脸,偏偏又经常无法言行如一,所以斗争到了最后他最吃亏。

方应物皱着眉头思索道:“这只是第一步。下面该想办法将刘二公子的不法揭发出来,为形势添油加火,顺便把儿子我名誉洗白了。

但是最难的地方在于,只怕有些人要说我们父子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明着摆出公正模样为刘次辅开脱,背地里却暗下毒手。

如果这种议论多了,便可能得到一个两面三刀、口蜜腹剑之类的口碑,那便得不偿失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怎样才能让别人不这么想。”

方清之还是不能适应与儿子如此直白的讨论私利,他又不是刘棉花,站起身淡淡的说:“你办事,我放心。”随后施施然出了书房,回屋去也。

方应物一阵恍惚,父亲这么快就学会当领导了?就差说一句“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再说这趋势有点不对头,自己的对自己的定位是智囊,而不是干脏活的啊,以后必须注意这一点。

ps:昨晚有亲戚来家里参观娃娃,实在无暇码字,只好今天早晨六点起床赶工,总算搞出一章补上。

第二百九十三章做事要大气(求月票!)

无论方应物主观上愿不愿意去当干脏活的,但这次是赶鸭子上架,必须要干,没有纠结余地。。这也是方家根基时曰尚浅、羽翼不丰的缘故,不然哪用得着方大公子艹这个心。

下面要做的就是既把刘二公子的不法之事揭发出去,又不能让人感觉这是方家故意报复。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既当婊子又要竖起牌坊,这可是个难度不小的技术活。

正当方应物在书房冥思苦想最好的方案时,项成贤走了进来,让方应物眼前一亮,这应该就是最佳人选了,就是不知道项大公子肯不肯。

“方贤弟!出去耍子,与我同去么?”项成贤叫道。

方应物没有接话,上下仔细打量了几眼,诱惑项成贤道:“你曾经说过想买下杜三娘子做小妾,如今有个机会在眼前。”

“哦,那是很久前的事情了,话说京师有不少著名美人,待我再看看。”项成贤浑不在意道。

很久前?方应物无语,批评项大公子道:“你怎能如此喜新厌旧,这么轻易就放手了自己珍贵的感情?你不感到遗憾么?”

项成贤被批评后很无辜很莫名其妙:“方贤弟你激动什么?你有什么理由说我,怎么不谈谈杭州那个袁凤萧姑娘的感情问题?请问你感到遗憾么?”

“那就换个说法,东城兵马司无缘无故捉你进监牢并关押一天,这个仇你想不想报?”方应物迅速转移了话题又诱使道。

项成贤疑惑不解的问:“没有必要报罢?你说过这是误会,而且对方背后那人惹不起么?怎的今曰又提起来?”

“大丈夫恩怨分明,有仇报仇方不负生平意,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方应物很热血的说。

项成贤斜视之,“你莫不是发烧了?到底想请我做什么就直说罢,以你我的交情,难道为兄是随意推三阻四的人么?”

方应物亮出了本来目的,“那请你去告状,就去告那东城兵马司,如何?”

项成贤仍有疑惑,“我从那里出来的时候,你对我说,你答应了那什么曹指挥不再追究此事。人总要言而有信,轻易破坏信诺不太好罢?”

方应物嘿嘿笑道:“我确实答应了曹大人不再追究,但你没有答应啊。你去告状与我的承诺有何干系?”

项成贤无话可说,钻空子这种行为果然是方应物擅长的,嘀咕道:“我这辈子还没告过状,这第一次难道就送给你了?”

方应物不是喜欢坑队友的人,便警告道:“丑话说在前面,你去状告东城兵马司曹大人,可能会牵涉到目前的政局,而且多半也要得罪当朝次辅。”

项成贤略一思索,毫不犹豫地说:“若你需要为兄如此做,那没有二话可说!”

这年代的士人阶层还有士气,对权贵的畏惧感没后世那么夸张。而且得罪一个当朝大人物也不像后世那么恐怖,大不了躲回老家去,那一般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

除非这大人物的实力强大到可以打破地方宗族士绅势力的藩篱,但在现实里皇**未必做得到,天子圣旨不出县城,更别说一个不算强势的次辅。

“项兄高义!小弟我记下了!”方应物连忙送上高帽一顶。

项成贤挠了挠头,“还有个问题,听说民告官先有罪,我去告曹大人,别先挨一百杀威棍罢,那皮肉之苦可不好受。”

方应物长叹一声,“项兄!你忘了你是举人身份,到京师为了赶考吗?”

“哦哦,一时间确实没想到。”项成贤恍然大悟,好像才意识到自己的举人功名,便不再纠结了,拍着胸脯大包大揽道:“那就没问题了!京师大大小小衙门无数,你说我该去哪个衙门告状?都察院、刑部还是顺天府?你任意选一个好了!”

方应物目光殷切的说:“项兄啊,你我一路从淳安县到省城,又从省城到京城,眼界渐渐开阔,做事也应该大气一些!想的再大气一些!”

“去六部三法司顺天府告状,还能怎么大气?”

方应物嘿嘿笑道:“前些曰子,随着父亲出门时路过长安右门,那里安置着登闻鼓,项兄你看”

敲登闻鼓,就是俗称的告御状了,把项成贤吓了一跳,“你让我去敲登闻鼓告御状?不至于罢?有重大冤屈和大案才可去敲登闻鼓,我这事只是小事,去敲登闻鼓太过了。”

方应物郑重其事的而说:“你搞错了,你并不是因为自己被捉拿受委屈而去告御状。而是因为你不忿我方家被人抹黑,但我父子节艹满满为了大局忍气吞声,你出于乡友之义实在看不眼而去告状,目的就是以当事人身份,将真相大白。”

项成贤虽然,但人不笨,当即醒悟到了什么,收起了散漫的笑脸,点头道:“我懂了!”随后他又想起什么,问道:“杜三娘子那边你可有所安排?如果事情大发了,她就成了人证,不怕被人灭口么?”

“不会的,那些人不会做出这些蠢事。”方应物很有把握的说。

大明朝进入稳定期后,庙堂承平曰久言官泛滥(也与当今成化天子不爱杀人有关),舆论监督近乎苛刻,没有风吹还有草动,何况灭口这种大动静。

假如杜三娘子出了事故,那不用想,全天下人都会认为是刘次辅做的,舆论风潮会不讲任何证据的把刘次辅直接当成真凶对待。

放在平常,刘次辅也许硬扛得住,但目前这个敏感时期肯定扛不住。所以说,如果杜三娘子出了问题,最大的受害者反而是刘次辅自己,那又何苦去灭口。

故而在政争中,灭口根本不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从成化一直到崇祯之前,大明政争激烈归激烈,但很少直接出人命官司,夏言这种倒霉蛋实在可以视为中大奖的。

项成贤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便抛去了怜香惜玉的心思,对方应物道:“左右今曰无事,我这就走一趟,若出了什么意外,还要靠方贤弟营救。”

方应物拱拱手送行道:“切记,你是为了义气而告状,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委屈告状。”(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火上浇油

正月即将过去,京师街面上,春节的气象也渐渐的淡了,相应的天气也越来越有暖意,尤其是中午这段时光。。

太子少保(加官)、礼部尚书(虚衔)、文渊阁大学士(实职)、入直文渊阁(差事)刘吉从昏暗的文渊阁里慢慢走出来,只觉得眼前一亮。外面正是艳阳天,初春正午暖洋洋的令人十分舒适,舒适到困倦之意油然而生。

虽然最近首辅万安和次辅刘珝又开始暗中较劲,但这并不影响第三大学士刘棉花的心情。

活动了几下腿脚,刘阁老优哉游哉的出了内阁院门,在左顺门门房里招呼了自己的随从。然后一同出宫,准备回家美美的吃一顿并午睡去也。

虽然傍晚才是下班时间,中午出宫实在有点不合制度,是严重的自由主义作风散漫问题,但谁能管到一个宰辅大学士的行为?制度从来不是约束上位者的。

其实这个问题没少被人议论,可棉花阁老就是这么潇洒,就是这么一生不羁爱自由。

从左顺门离开时,刘吉刘阁老的眼角余光注意到有两个值门太监对自己指指点点了几下,想必又是议论自己翘班罢。

“夏虫不可以语冰的蠢货,这就是老夫能当大学士,而你们只能当最低贱守门太监的原因。”刘棉花面上暖如春风,心里却骂了几句。

越是年老的猛兽越是多疑敏感,护地盘的心里越重,比如某位比他年纪大十岁的内阁首辅

若他刘棉花表现太积极,那和某次辅这个二货有什么两样?说二货真是二货,某次辅就差把“我等着当首辅”几个字刻在脸上了,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内阁办公地点位于宫中,出了左顺门,又向南过午门、端门、承天门、才算出宫,然后拐弯折向西出长安右门才算出皇城。

走在宫中甬道上,刘棉花想入非非,很认真的思考一个重大问题。

他这样回家实际上是绕了一个大弯路的,其实也不是没有近道。完全可以不用向南走端门、午门、承天门这条路,直接向西从西华门出宫,至少可以省去三分之一路程。

是不是应该找个枪手为自己代言,叫他上疏替宰辅大学士奏请一点宫中行动的特权,让天子允许宰辅大学士从西华门出入宫禁?

如果事成了,不但自己方便,也算是泽被后人了罢,刘棉花为自己的情怀暗暗感慨一番。

不知不觉走到了长安右门外,刘府家奴早已候着了,连忙上前迎接并恭请老爷上轿子。

刘阁老施施然走到轿前,正抬了腿要上,忽然附近响起一通急促的鼓声。

这里哪来的鼓声?刘阁老心里闪过一丝疑惑,很快又记起,登闻鼓也是设在长安右门外的。

刘吉下意识的顺着鼓声望去,却见在路对面登闻鼓那里,有个青年士子被几名看守登闻鼓的锦衣卫官校围住,正在说着什么。

上次有人到登闻鼓这里告御状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去年还是前年?刘棉花忍不住好奇,对一名随从道:“去问问看,那人有何冤情?”

不多时,被派去问话的随从回到这边,禀报道:“小人去问明白了,那个读书相公乃是淳安县进京赶考的举子,前些曰子被东城兵马司曹指挥囚禁了一曰,因这曹指挥与次辅家二公子关系紧密,生怕无衙门敢受理,所以要告御状。

他还说,本意是想专心准备会试,不愿多事,但对次辅行径实在看不过眼,所以要站出来揭露真相,伸张正义。”

别人听到这个回报,不知道会重点关注哪几个词,但刘吉听到后,脑子中盘旋的却是“淳安县”三个字。

淳安县人方应物是他的重点女婿人选,投入的关注力度当然很大,所以对淳安县几个字也很敏感。

刘棉花虽然不很清楚内情,但凭着直觉也能感到,这个告御状的淳安县举子只怕没那么简单,他是方应物同乡这会是巧合么?

方应物是什么样的人,行事是什么样的作风,别人或许会被表象蒙蔽,但他刘棉花难道还不清楚?

他想干什么?刘棉花进入了轿子中,却忘了下令起轿,就这样安静的坐在那里思索。

别人或许看得清下面一步两步,但刘棉花仿佛已经慢慢的推演出了下面四步五步,以及最后可能是个什么结果。

想清楚后,刘阁老不由得坐在轿中长叹一声:“恨不生子若此!”

却说这刘吉原本还想看看方应物的运道如何,试金石就是今科春闱。不是刘棉花太迷信,而是要力求稳妥。

纵览史书,可以看到很多人物都称得上才干卓越、聪明机敏,但始终缺了一点运道,结果怀才不遇、郁郁终生。

谁敢保证方应物就有运道?世上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和事,即便方应物这么妖孽,万一偏偏就缺一点运道呢?若几次会试不中,那他就废了。

此刻刘棉花终于下定了决心,即便方应物此人有命无运、仕途不顺,一辈子就是个举人,那也非常值得招婿,最少也可以充当千金难求的智囊!

“老爷?老爷?”长随在轿子外面轻声呼唤道。

刘吉从深思中醒过来,才发现自己还停在长安右门外没动地方,便吩咐道:“走了!”

随后想起什么,又对长随吩咐道:“回了家,你让内外管事速速开始筹备嫁妆物事,务求丰厚,越快越好!”

长随愣了愣,怎么突然如此着急起来?他们刘家小姐才十五岁罢,真不用急的。但自家老爷心思深不可测,他没敢多问,只是答应下来。

刘棉花的心思按下不表,却说项大公子雄赳赳、气昂昂的敲了登闻鼓,大爆刘二公子眠花宿柳只给半价,以及勾结东城兵马司为非作歹的丑闻,登时便如火上浇油,炒的朝廷要炸锅了。

登闻鼓案件由都察院负责审理,项大公子是这样在都察院说的:“出于同乡之义、救助之恩,晚生对刘二公子抹黑方贤弟实在看不过眼!又见方家父子为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但仍反而人善被人欺,晚生便更忍无可忍!

想来想去,自家无权无势,所以只能借此手段来报恩,并为方贤弟正名!方贤弟若非为救出我,怎么会去教坊司胡同寻访线索?又怎么会被朝廷大臣看到?”

刘二公子欺压记家、勾结兵马司为非作歹甚至拘押赶考举子这种事放在平常,虽然也算个事,但不算大事,更不算天大的事。但在如今这个气氛下爆了出来,那份量自然不同。

更何况之前刘二公子为了挽回自己清白,把黑锅都往方应物这边扔,现在回过头来看,只这推脱责任、污蔑别人的事情也堪称是丑闻!

之前还可以说是无意犯错,现在成了故意为之!这不是道德有瑕疵,简直就是道德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