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流云剑-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者徒刑,轻者解除军籍。经过一个月的严打,衡阳守军仅仅保留了一千三百多人。

苗三冠命令侯老六从南山秘密军营抽调两千七百人,组建了四千人的衡阳中军大营,承担王城的守备任务。

桂端王朱常瀛殡天,正是人心思变,惶恐不安的时候。

乱世用重典。

苗三冠快刀斩乱麻,首先把周边军队全部变成了自己人,建立了衡阳城、永州城、桂阳城这个铁三角,总兵力一万四千人。

为了加强对辖区控制力度,苗三冠组建了一支可以灵活机动的御林军,是最精锐的骑射部队。总兵力四千八百人,统领是方千寻。

带兵将领分别是周昶、周曦、李定国三个新冒出来的年轻人,每个人带领一千二百人。剩下的一千二百人,由方千寻亲自掌握,属于王府的卫队。

这些人的主体都是熊家军少年营,是在四川阴平组建的。里面的兵员年龄最大的不到十九岁,最小的才十四岁。他们就忠于一个人,那就是挽救了他们生命的大恩人熊储。

如果在什么地方听到有人说熊储半个不字,这些人很可能当场拔剑杀人。

苗三冠知道熊储把少年营带回来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这支部队没有打散,属于熊储的近卫军。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王府,兼顾一些特殊任务。

在整顿铁三角里面各县的过程中,锦衣卫湖广总提调陈诘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别人不敢指手画脚的作用,因为他有正大光明的身份。谁敢在锦衣卫面前炸刺,那都属于活得不耐烦了。

李定国奉命听从总管太监陈诘指挥,一个月时间里四处出击,凡是这个党那个党的、有前科的、有民愤的地方官员,全部抓到了衡阳城,一口气把铁三角里面的十三个县全部梳理一遍。。

陈诘把锦衣卫的十大酷刑一股脑儿施展出来,那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承受得起的,结果自然把所有的案子办成了铁证如山。

苗三冠代表桂端王恩威并施,另外简拔一批不属于任何党派,而且都是本地的学子,经过耳提面命之后,接管了十三县的民政事务,然后所有的县令都换上了自己人。

熊储在樊城、新野、邓州、襄阳来回乱窜,和全真教、少林寺展开对攻的时候,苗三冠、彭无影、陈诘这三个人却在家里大动干戈,没有损失一兵一将就拿下了十三县。

外面的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了,王城里面的事情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内廷卫队仍然是女兵营,这是已经合并之后的女兵营,三千六百人。统领、副统领是扈媚娘、韩冰如,婉莹、婉青两姐妹分别带兵一千二百人。

按照苗三冠的命令,王府的保卫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方千寻的御林军,内部是扈媚娘和韩冰如的女兵营。

岚儿、袁鹂卿、苗若兰、武藤兰、熊翠云、熊月娥这些小姑娘,暂时都住在储秀宫,扈媚娘和十二名白凤卫队成员也住在这里,算是秘密保镖。

什么东六宫、西六宫都空着,作为王妃住所的坤宁宫,那更要空着。

内城南门外的东面是祖庙,西面是祭天坛。

把所有的吊唁人员全部打发走之后,王府彻底变成了自己的天下,内廷的人终于可出来走动走动,结果被“王太妃”武大娘走到了祖庙这里。

武大娘原本就是大家闺秀,而且执掌武家坡二十余年,所谓见多识广,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苗总管,公子已经老大不小了,大婚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公子一旦大婚,那肯定要祭拜天地祖宗。现在祖庙里面是我家公子的祖宗吗?根本不是。既然如此,这些牌位还供着干什么,赶紧拿出去找个地方烧了!”

还别说,苗三冠最近忙得晕头转向,真把这件大事给忘记了。

现在“王太妃”武大娘突然提出来,苗三冠顿时汗流浃背:“老祖宗说的是,这都是我疏忽了,马上就办。”

武大娘摆摆手:“里面的那些牌子都烧了,可是祖宗牌位总不能空着吧?我家公子原来姓熊,现在你们又说他姓朱,那就应该认祖归宗,把自己的祖宗请回来供起来才是道理。”

武大娘一番话说得在理,所以熊储自然就要认祖归宗,然后又扯出一大摊子事情。

0488、英雄有后

怀远县,西汉淮南王刘安的封地。

刘安一心造反,又担心汉武帝刘彻察觉,所以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著《淮南子》。

《淮南子》通篇都是黄老之学,强调的是如何修身养性,无为而治。

编著完成之后,刘安专门呈送给朝廷,表示自己信奉无为而治,绝对不会起兵造反。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削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给削了。

《淮南子》文辞华美,史料丰富,立论严谨,堪称一绝。

知道《淮南子》的老百姓并不多,因为老百姓关心的是衣食住行,所以人们记住的恰恰是另外一件事情,也就是刘安为华夏美食作出的巨大贡献——豆腐。

熊储停留在这里,并不仅仅是想吃吃淮南王发明的豆腐。。

襄阳距离凤阳府千里之遥,不是说到就能到的。

熊储的身份敏感,刚刚又和全真教、少林寺大战一场,本来就已经惊动了很多人。

现在要走这么远的路程,如果不小心在意的话,半路上可能就要出岔子。

熊储到凤阳府祭祖,并不想惹是生非,因为他是一个最怕麻烦的人。

为了尽可能减少麻烦,熊储用了半个月赶到怀远县就停了下来,然后让莫九娘和当地的暗线取得联系,把凤阳府那边的事情搞清楚。

虽然对凤阳府的情况有所了解,但绝对不能贸然行事。

进入皇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还要祭拜祖宗的话,就更是一个无法掩人耳目的大事情。仅仅香纸蜡烛一项,那就需要几大车来拖。

莫九娘到暗地里忙去了,熊储闲来无事,自然需要瞻仰一下老祖宗太祖皇帝的遗迹,也就是上窑山洞山寺。

因为有传说,太祖皇帝朱元璋小时候讨饭的时候,曾经把这里的山洞当成不要钱的客栈。

熊储也要过饭,带着岚儿从信阳州要饭到洛阳,结果被骗进了九道山庄,然后才有一连串的事情发生。

因为有要饭的亲身经历,熊储自然能够体会到要饭的艰难困苦,所以今天带着严二娘、曼戴莉和白凤卫队十二人登山,想看看自己的祖宗当年要饭的遗迹。

山洞已经变成了寺庙,老祖宗要饭的经历就变成了传说。

包括太祖皇帝把山下大财主家的牛犊子给宰了,这都变成了优美的传说。

这些传说并不是别人说的,而是洞山寺的和尚们说的。

太祖皇族朱元璋把人家的牛犊子给吃了,又害怕财主找麻烦,结果把牛尾巴塞进一条山缝。等到财主家的人找过来,他说人家的牛钻进山里面去了,就剩下一条尾巴。

和尚们说起这一则传说,那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太祖皇帝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明绝伦,果然是天降神人,该当皇帝。

本来什么事情都没有,但是严二娘听了美妙的传说之后,表情就有些古怪。

似乎想笑,又觉得不恭敬,因为故事的主角是相公的先人祖宗,还是太祖皇帝。

想笑又不敢笑出来,当然憋得很辛苦,脸色自然不好看。

熊储也觉得这个传说简直没有道理,而且他对这些事情毫不在乎,看见严二娘难看的表情就说了一句:“想笑就笑,莫把身子憋坏了。”

如果熊储穿着大衣,围着围巾不说话,一切都没事。

可是他说话了,还把围巾给拉了下来。

殊不知,这座洞山寺基本上就是皇家寺院,里面的和尚并不是外来的,而是有特殊来历。

比如说你当官犯罪了,你就可以申请出家当和尚赎罪。

当然也有主动申请过来出家的官宦子弟,比如说替皇室出家积攒功德,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可以出去当官。。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见过朱家人,所以熊储把自己的整个脸露出来,顿时就惊动了一个人:洞山寺的知客僧。

熊储是一个杀手,而且内力修为日益进入巅峰状态,对四周的感知力越来越强。

知客僧虽然脸上看不出变化,但是他身上突然散发出来一种极为复杂的气息,就引起了熊储的主意。

震惊、敌意、杀气交织在一起,这不能不引起熊储的主意。

熊储并非初出茅庐之辈,虽然发现有异,但同样脸无表情。

但是上清心法的独到之处总是存在的,熊储暗中略微查探一下,才明白眼前的这个知客僧竟然深藏不露,武功修为不在严二娘之下。

好在除了严二娘还有一些内力霸气外露之外,曼戴莉等人和熊储一样佛道双修,已经完全内敛成为一个普通人。只要不动手,谁也不知道她们是江湖顶尖高手。

正因为如此,就算洞山寺里面隐藏着再多的江湖高手,熊储也不担心。因为知客僧到现在为止,也只发现严二娘是一个劲敌。

现在已经没什么好看的,熊储随意转了一圈就带着姑娘们下山了。

没想到一直回到客栈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熊储觉得自己有些过敏了,然后就抛到一边没有再管。

不抛开这些事情也不行,因为莫九娘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江淮一带的朝廷卫军都已经接到了北上的军令,凤阳府周边没有其他的军队,只有皇陵的守备军两千余人,而且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主将。

既然凤阳府没有增加兵力的迹象,说明熊储按照原定计划搞定守墓卫军,然后进去祭祖就方便多了,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张献忠率义军北渡黄河到了山西辽州至榆社、和顺,再克寿阳、榆次、平定,对太原形成威胁。

明朝方面利用义军叛徒韩究稀进行离间,蓄意制造混乱,造成义军内部不和,彼此相互猜忌,特别是首领之间的猜忌。

王自用、张献忠、混世王、关锁、罗汝才、闯塌天等几股组成的三十六营,各股人数不等,多的有数万人。现在都是**行动,各自为战,已经变成了真正的流寇,并且开始向东蔓延过来。

荷泽地区本来就有数万人打着白莲教的旗号闹事,如果那些东窜的义军同菏泽的反叛分子勾结在一起,然后南渡黄河的话,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攻打徐州。

如果徐州发生战事,凤阳府只怕不能置身世外。

这样一来,朝廷的注意力就会转移过来,熊储祭祖的风险就会大增,这绝对是一个坏消息。

严二娘很快表明态度:“不行,我们明天就要赶到凤阳府,早早了结祭祖的事情,然后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熊储点点头没有做声,翌日一大早冒着寒风出发,他的脸色还是不好看。

严二娘还以为是多了一些变数让熊储不开心,曼戴莉也不敢多说话。

可是他们都搞错了,熊储的脸色不好看,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这次行动可能有麻烦,而是因为山西、河北那边的新情况。

现在的流民义军越来越多,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

先不要说其它的破坏性,仅仅是这些人要吃饭,每天少说也要几十万斤粮食。

这样一来,数十万人滚动过程中,所过之处还能剩下什么?

还有,为了围剿这数十万人,朝廷起码也需要调集十多万人。

朝廷大军移动过程中,和流民义军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待遇更高,耗费更大。

两者加起来之后,每一天的消耗就是一个无法计算的数字。

长此以往,大明朝还是大明朝吗?

自己在这混乱的潮流中,究竟应该何去何从,熊储找不到方向。

参加流民义军,把朝廷的官军都干掉吗?这只怕制造的混乱更大,造成的灾难也更大,肯定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选择。

协助官军剿灭流民义军吗?先不说朝廷会不会同意自己拥有一支大军,估计京师里面的那一位,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合法拥有一支武装。

就算京师里面的那一位宣布自己不是叛逆,而且允许自己带兵,自己真的忍心屠杀流民义军?那些流民不就是没有饭吃的老百姓吗?难道他们真的该死?

这两条路都行不通,熊储觉得自己空有绝顶武功在身,根本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

在目前这种国事日艰的糟糕时代,自己却只能当一个看客,所以熊储显得比以往更加迷茫。

曼戴莉恰在此时纵马返回,叫声也打断了熊储的思路:“公子,前面十多里有人拦路,看来不是什么好路数。”

熊储闻言一惊:“有多少人,初步判断是什么来路?”

曼戴莉圈转马头,来到熊储右手边并马而行:“从穿着上来看,就是当地百姓,大概相当于中等家庭的水平。一共有二十多人,而且都是骑兵。两个拦路的小家伙,手中都是镔铁长枪。”

熊储皱了皱眉头:“你没有问问他们所为何事,属于什么地方的势力吗?”

曼戴莉摇摇头:“我能不问吗,可是他们说前面是什么常家村,让我们现在改道而过。一个小村子里怎么会是如此整齐的人物?所以我让十二个姐姐在前面僵持,回来听公子怎么吩咐。”

“常家村?”严二娘若有所思,片刻之后一拍脑袋:“此处还没有进入凤阳府境内,仍然属于怀远县。这里姓常的人并不多见,难道是鄂国公常遇春的后人?”

熊储点点头:“常遇春年仅四十就暴病而亡,而且死在行军途中,太祖皇帝最为痛心的就是失去了常遇春。不过,太祖皇帝恩赐安葬在钟山之下,直系后人应该都搬过去了吧?”

严二娘摇摇头:“常遇春死了以后,他的大儿子常茂违反军纪被削爵贬到广西,不久就死了。承袭爵位得是是常遇春的老二常升,老三常森觉得天子脚下太危险,所以搬回老家。”

“如果前面真的是常家村的人,那就有可能是常森的后代。不过这是进入凤阳府的必由之路,我们不可能绕一个大圈子。相公,把你的蘸金提炉枪借给我试试,如果真是常遇春的后人,那就肯定是常家枪法。”

熊储摘下枪递给严二娘:“千万不可伤人呐,如果真是常遇春的后人,那就是我的亲戚。要知道,常遇春的大女儿嫁给我的祖先朱标为元妃。虽然不是祖先建文帝的生母,那也是亲戚。”

0489、风云聚会

真要说起来,常家和朱棣一脉有杀亲之仇,当然存在裂痕。

朱标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